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艺术传媒学院聚焦课程建设,共谋教学质量新提升

作者:梁璋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24-09-20 浏览次数:

9月13日下午,在艺术传媒学院尚美楼108会议室,一场围绕课程建设的深度研讨会在肖智主任的主持下顺利召开。

会上,数字媒体专业负责人曾原老师首先就界面设计课程的建设蓝图进行了全面阐述。曾老师从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出发,深入剖析了该课程在整体教学计划中的定位与作用,同时就如何与其他相关课程形成有效衔接、共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提出了宝贵建议。他强调,界面设计课程将紧密围绕“原型图设计、界面设计、UI交互设计”三大核心环节展开,通过系统化的教学逻辑与实训安排,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相关技能。在谈及教学目标时,曾老师明确指出,数字媒体专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将致力于实现“从基础艺术素养到专业项目能力,再到就业指导”的全方位提升。他特别提到,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课程将积极引入企业真实项目,通过“课程作业-项目作品-市场商品”的三级递进模式,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

图一

版式设计课程教师贺子卿老师在会上就在线课程制作与教学经验进行了分享。她指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能够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还能有效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是顺应国家信息化发展趋势、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的重要途径。贺老师还强调了共同建课的重要性,认为通过数据优化与精准分析,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学反馈的及时性与有效性,为课程改进与学生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图二

我院新晋教师陈湖以其独特的视角就室内快速表现手绘技法课程进行了经验分享。陈老师不仅详细阐述了个人在教授该门课程中的心得体会,还对学生未来三年的技能成长路径与课程体系的连贯性进行了前瞻性的展望与深刻的自我反思。陈老师指出,室内快速表现手绘技法作为设计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其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绘画技巧,更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他强调,通过连续性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有效促进了学生对前序课程知识的巩固与后续课程内容的自然衔接,形成了良好的知识循环体系。这一教学理念的实践,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更为其后续的专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教务科长王培宏老师对本次教学分享进行了全面总结与回顾,并以近期教师能力比赛中的优秀展示视频为案例,深入剖析了优质课程设计的核心要素。王科长指出,一堂好课的标准远不止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教学理念的革新与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他强调,从传统的“一言堂”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宜的学习节奏中稳步前行,避免“学不躐等”现象的发生,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

图三

会后,肖硕武副院长组织全院35岁及以下的校内外兼职教师及新晋教师以《如何高效落实教学常规工作》为主题的教学培训。肖院长深入剖析了教学规划的底层逻辑,指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紧密围绕行业需求、市场趋势及学生个人发展需求,同时结合国家标准,确保培养出的学生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针对日常教学,肖院长详细讲解了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如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备课,以及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传授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她还就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等环节提出了具体建议,鼓励教师们注重细节,提升教学质量。

图四

此次教学研讨会不仅为全院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互鉴的平台,更为推动我院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未来,学院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创新发展的理念,不断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